本校與林務局於今(9)日攜手一場甜蜜的分享會,邀請台灣養蜂協會張世揚顧問、蜂神有機養蜂場王智聰場長、宜蘭大學陳裕文特聘教授苗栗農改場陳本翰等專家、及來自全臺14名從事林下養蜂的社區小農與產官學專家齊聚屏科大,向社會大眾介紹森林蜜。林下經濟政策推出後,森林養蜂獲得許多民眾的關注,森林養蜂的知識技能因而出現了極大的學習需求。三年來,社區林業中心共辦理13梯次的林下養蜂訓練班,培訓55個社區,學員遍布全台;加上2017年屏科大於森林系苗圃建立森林養蜂教學基地,更加速將林下養蜂的知識技能推廣到全臺各地,如今有許多社區部落開始嘗試林下養蜂,例如屏東佳暮部落、阿禮部落、高士部落、苗栗明德社區、花蓮鹽寮社區及臺東都歷部落,大家分享家鄉生產的森林蜜特色產品與林下養蜂心得。
台灣養蜂協會張智揚顧問建議與會學員,森林蜜產量少,多數人為嘗鮮購買,瓶子可以用小一點,多數森林蜜也都會結晶,瓶口則可以選擇寬口式。苗改場陳本翰助理研究員則表示,學員們第一階段是學習養蜂 第二階段要求品質,後面可以再來開發花粉或是其他產品,也可以推廣成環境教育方案。最後蜂神有機養蜂場王智聰場長:養蜂有許多的問題,未來林務局有沒有可以推薦的蜜源植物物候資訊,台灣森林蜜的活性很值得去研發,森林養蜂自已可以有獨特性,才能與一般養蜂有區隔,也希望對生態的有好處,而不噴藥去危害生態,要有里山精神,未來可以透過科技方式APP帶入養蜂等等,以後可以有專一性的法源訂定,才能延續林下養蜂。
本校社區林業中心與林務局合作長年陪伴地方社區,加上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的支持,讓森林養蜂從技術研發、教育訓練到社區輔導陪伴更加全面。訓練班的學員至少已有22名學員實際從事林下養蜂並有森林蜜產出,平均每人擁有蜂箱數約50箱,年產量500公斤至6000公斤不等,且蜂蜜有9成已建立品牌包裝,同時也有3成夥伴已經開始生產蜂王乳、花粉、蜂蠟等副產品,成果相當豐碩。
分享會中,來自苗栗的明德社區養蜂復育中心謝文達理事長表示,目前社區約養蜂50箱,透過社區發展協會成員共同照顧蜜蜂,每年約有300公斤的產量,將老人關懷據點與林下養蜂兩件事情結合,透過每週固定集會,一起查蜂、整理蜂箱,凝聚社區的力量,夥伴都很有成就感,今年明德社區養蜂復育中心與屏科大社區林業中心合作網絡據點,也辦理了北部地區養蜂基礎班。花蓮鹽寮社區發展協會范文福總幹事則表示,2016年起開始參與社區林業保安林林下養蜂計畫,選定保安林白千層、黃槿、龍眼、楊梅等蜜源植物,因為蜜蜂採用定點式放牧,與遊牧式養蜂比起來,全年可以節省人工,蜜蜂折損率也比較少。參加社區林業中心訓練班,最大的幫助是蜜源植物調查,以及結交全台各地社區從事林下養蜂的學員,私底下都會針對養蜂技術進行交流,希望未來有跨區參訪交流活動。新竹縣新埔鎮北平社區發展協會蘇樺婷總幹事則分享,很感謝林務局有社區林業計畫,讓社區能夠有這樣的資源開始接觸林下養蜂,有別於龍眼蜜的市場,森林蜜其實更多元,參加訓練班最大的幫助,除了是養蜂技術的提升,更是促進社區養蜂夥伴的交流,林下養蜂對我最大的啟示是,一起為友善土地盡一份心力,也給我們後代良好的示範教育。
森林無農藥汙染毒害成為蜂群的避風港。山林裡多層次植被提供穩定蜜粉源,在承載量的前題下,森林養蜂開闢新的養蜂模式,保護蜂群和森林環境,也提供社會大眾多樣風味,健康安全的養蜂產品,達到多贏的局面。從事森林養蜂除了生產蜂蜜、蜂王乳,蜂蠟也是一種養蜂產品但卻有待開發利用,在此次的分享會中特別安排蜂蠟「森林田蜜-蜂蠟DIY體驗活動」,邀請蜂蠟燭達人分享如何將養蜂違建素材加值變成黃金,讓森林養蜂不僅辛勤採集精釀的森林蜜汁精華,透過體驗活動設計,讓林下養蜂與生態旅遊有更緊密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