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3
本校於今(114)年10月1日起至10月30日止,承辦教育部與外交部共同推動,並由財團法人國際合作基金會辦理之「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邦交國青年來臺圓夢」重要實施方案—「接待邦交國青年來臺交流實施計畫」。10月1日在本校隆重舉辦開訓典禮,由教育副校長馬上閔教授、行政副校長施玟玲教授、人文暨社會科學院王仕圖院長、國際學院院長梁茲程院士、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國際教育訓練處謝昕蓓管理師、周筱珍專案處理管理師、永續棧團隊成員及熱帶農業暨國際合作系多位教師代表,共同歡迎8位分別來自巴拉圭、史瓦帝尼、貝里斯、聖文森、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露西亞等國的邦交國青年,展開為期一個月的豐富學習與文化交流行程。 此次計畫由屏科大永續棧「1.5度糧食生產與消費轉型」負責人兼通識教育中心主任簡赫琳教授及熱帶農業暨國際合作系主任方中宜教授共同籌劃,期待藉由多元課程與實地場域體驗,推動農業專業技能交流,深化臺灣與友邦長遠友誼。 多位嘉賓亦於10月1日開訓典禮致詞時強調,此次交流計畫是臺灣與友邦人才合作的良好機會,更鼓勵參與青年充分享受在屏科大的生活體驗,積極與同學交流、深入瞭解臺灣多元文化。同時也希望學員們能將在臺習得的農業知識、永續發展理念與生活經驗,於日後回到母國加以實踐,成為促進國際合作、推動地方發展及友誼的關鍵橋樑。 交流團隊於典禮結束後,下午前往京冠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京冠生技)參訪,由董事長楊青山親自接待,詳細介紹公司創業理念與「循環經濟」願景。楊董事長強調,京冠生技透過農食副產物高值化和創新綠色技術,將原本被視作廢棄物的豆渣、茶渣、綠豆殼等原料轉化為健康飼料、保健品及生活用品,實踐零浪費、永續創新的新產業模式。以減廢(Reduce)、再利用(Reuse)、回收(Recycle)、重新定義(Redefine)及重新設計(Redesign)的5R策略,引領產業從源頭到產品全程再定義,打造臺灣循環經濟新典範。楊董事長更勉勵來自邦交國的青年同學珍惜在臺灣所見所學,並期盼將「零浪費」與「環境永續」的理念帶回母國,學以致用、推動地方創新。現場也特別準備由農業廢棄物再利用製成的香皂,贈予8名外籍學生,象徵友誼及永續理念的交流與傳承。 本年度「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聚焦「永續觀光」、「智慧農業」、「體育外交」及「文化外交」四大主題領域,本校以「智慧農業」為主軸,精心規劃涵蓋熱帶農業學士、碩士與博士課程體驗學習,並安排智慧農業科技展示及生態農業體驗等活動,兼具理論與實務,讓學員深入體驗臺灣在永續農業領域的專業發展。除專業研習與場域考察規劃外,也安排學員參與客家農村及原住民傳統文化體驗,感受臺灣豐富多元文化,以及參與由社團法人大小港邊地方創生協會規劃的漁村食育與地方創生活動,促進邦交國青年更理解和體認地方產業創新及永續社區發展之多元面向。
2025-10-02
屏科大今(10月2日)應南投縣政府推動「南投縣竹材產業新興發展計畫」邀請,於南投縣府國際會議廳見證兩項合作備忘錄簽署(MOU)儀式。由屏科大農學院林宜賢院長代表出席,與南投縣政府農業處蘇瑞祥處長共同見證「頂林林業生產合作社與土星烏日股份有限公司」及「竹育股份有限公司與土星烏日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結盟,展現產官學界攜手推動永續竹材利用與國際碳權鏈結的嶄新成果。 南投縣作為臺灣竹材重鎮,長期面臨國際市場衝擊。縣府結合屏科大森林系陳忠義助理教授團隊的專業能量,搭建「南投縣竹業振興媒合平台」,完成在地竹材盤點並促成此次雙案 MOU 的簽署,以「在地竹材循環利用與永續發展」為核心,由在地合作社與企業(頂林林業生產合作社及竹育股份有限公司)負責竹稈原料的收集、破碎與分類;土星烏日股份有限公司則建立定額收購制度,負責運輸與加工,並肩負國際碳權開發商的角色,將南投竹材循環利用成果鏈結至國際碳市場,提升地方產業的碳經濟價值,展現南投竹產業走向「循環經濟、碳匯管理與國際碳權發展」的堅定決心。 屏科大森林系陳忠義助理教授團隊在計畫中受縣府委託擔任專業輔導後盾,負責資源盤點、技術輔導、碳盤查方法導入及媒合平台建置,以科學化與永續性的方式推動計畫。而南投縣政府則扮演第三方監督者,確保合作程序的公正透明,並持續推廣此模式至縣內其他地區;此次合作不僅是地方供應鏈媒合的成功案例,更是南投邁向永續品牌化與提升國際能見度的重要里程碑。未來將持續推動更多合作案,打造以南投為核心的竹產業示範基地,並帶動地方經濟,讓南投成為全國「綠色產業」的標竿。
2025-09-26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下稱屏科大)今(26)日與環境部、農業部簽署「永續能源與氣候變遷研究發展示範中心」合作備忘錄(MOU),由環境部彭啓明部長、屏科大張金龍校長及農業部資源永續利用司莊老達司長三方代表簽署。因應我國2050淨零轉型政策,以農業永續、氣候變遷與循環經濟為目標,未來示範中心將透過適當的生質能綠色技術(GreenTech)將畜牧業所產生之糞尿廢棄物資源化處理,以達生物質資源永續利用最大化,創造環境與經濟的永續價值。 環境部彭啓明部長表示,藉由跨部會的合作,建立永續能源與氣候變遷研究發展示範中心,希望學校可以運用農業專業來引領示範,結合學術落地,最重要的更是在地教育,期盼本次環境部與屏科大、農業部三方的合作,可以幫助屏東創造更好的產業培訓。 屏科大張金龍校長表示,今日與環境部、農業部共同簽署「永續能源與氣候變遷研究發展示範中心」合作備忘錄,象徵產、官、學、研攜手合作,齊力邁向臺灣農業淨零轉型與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一步。屏科大以農立校,深耕智慧農業、綠色能源與環境永續,未來示範中心將透過技術研發與教育實踐,建構一個集研究、示範與推廣功能於一體的創新平台。 農業部資源永續利用司莊老達司長則表示,農業部在做的淨零排放四個主軸中,循環農業即為其一,此次合作未來將聚焦於生質能要如何優化且提升效率,在屏科大做一個起點,然後再擴展到其他產業面。 「永續能源與氣候變遷研究發展示範中心」未來將坐落於屏科大校區內,採產、官、學、研合作模式推動,由產業機構提供市場需求、政府機構提供政策指導、教育機構提供人才場域支持、研究機構投入技術研發,同時由屏科大工學院、管理學院、農學院及獸醫學院等學術單位,跨域攜手進行相關專案研發、培養綠領人才及環境教育,形成多元整合的地區示範中心。 示範中心採《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促參法)第46條模式設置,相關設施建設經費由環境部出資,並委由民間專業機構進行建廠規劃設計、企業進行投資經營。未來該中心將包含「研發大樓」與「畜牧廢水集中處理場」,功能涵蓋:厭氧生質能源系統、沼渣(液)商品化、電網整合、能源應用示範、環境教育及研發。其中有關畜牧生質能源應用,將具備可處理25,000頭豬或相同畜牧污染及其他有機生物質的處理量能。 示範中心也將結合學術研究與推廣,設計環境永續專題合作及氣候變遷培訓課程,利用農業資材,發展自然碳匯、碳捕捉利用與封存等重點發展議題;此外,也會建立環境教育場域,結合農村地方創生與在地教育,落實大學社會責任(USR),培育綠領人才、帶動地方發展。 屏科大為全國唯一以熱帶農業為發展特色的大學,以發展智慧科技及永續農業為核心策略,校內擁有許多創新先進數位智慧化設備場域,作為研究教學、培育人才及推動產業未來發展的重要平台。未來「永續能源與氣候變遷研究發展示範中心」的設立及營運成果,將成為我國邁向零廢、低碳的重要基地,並活化本土培力,持續帶動地方區域永續發展。
2025-09-19
屏科大水土保持系即將邁入六十週年,為了迎接這個重要的里程碑,特別於今(114)年9月至11月間推出「水保六十學術系列講座」,邀請在各領域發展卓越的系友回來分享其所在的領域經營及推動水土保持的重要經驗,主題涵蓋「食農教育」、「水資源循環再利用」、「大規模崩塌監測防治」、「水保人的職場風景」、「水保工程師的生涯價值」以及「城市水患與挑戰」,不僅主題多元、內容豐富,更開放全校師生參與,期望透過跨世代的經驗傳承,深化學術交流,更激勵學生們勇於拓展更廣的視野。 此次系列講座共規劃六場,特別邀請來自公部門與私人企業的校友分享,包括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產業發展及休閒組王智緯簡任正工程司、南投分署傅桂霖分署長;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森林育樂組軌道營運科戴欣怡科長;臺中市政府水利局范世億局長;水土保持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陳智誠理事長及森山工程顧問有限公司郭玉麟總經理,講者橫跨農業政策推動、水資源管理、坡地災害防治、森林保育、土地開發及都市水患治理等不同領域的專業背景,展現水保人的多元事業發展與社會貢獻。 六場講座分別於今年9月15日、10月13日、10月20日、10月27日、11月10日及11月17日在水土保持系RE147教室舉行,這系列活動不僅是水保系六十年傳承與創新的縮影,讓師生們看見水保專業的多元價值,也象徵系友與母系緊密的連結,共同迎接六十週年的榮耀時刻,相關資訊可至屏科大水土保持系網站(https://swc.npust.edu.tw/)查詢。
2025-09-12
教育部第四期(114-116年)大學社會責任(USR)實踐計畫正式展開,由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主辦的「2025 USR EXPO」於今(12)、明(13)兩日在臺北花博公園爭艷館登場。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下稱屏科大)五組USR實踐計畫團隊共同參展,由屏科大張金龍校長及跨領域特色發展中心龔旭陽中心主任帶隊,分別以林下經濟、生態旅遊、農業數位轉型、原住民族文化保存、航太科普教育向下扎根,以及老幼世代共榮等多元永續議題,展現屏科大對在地的承諾與實踐能量,針對高屏區域性需求提出整合性解決方案,凸顯大學善盡社會責任、落實永續發展的使命感。 今年USR EXPO主題為「大學共繫・韌性創新」,活動涵蓋展覽攤位、USR TALK、舞臺短講與企業媒合等多元形式。屏科大五組參展團隊包含由森林系陳美惠教授主持的「大學特色類深耕型計畫」-〈里山根經濟2.0-林下經濟、生態旅遊的聯盟發展與農林地碳匯人才育成〉;「大學特色類萌芽型計畫」則有四組隊伍,分別為屏科大張金龍校長、跨領域特色發展中心龔旭陽中心主任主持的〈沿山185熱帶有機廊道農業數位轉型及生態系建構、深化與推廣〉、施玟玲行政副校長主持的〈馬卡道健康農產業之文化韌性形塑與永續經濟建構〉、智慧機電學士學位學程徐子圭主任主持的〈國境南灣飛夢園─大鵬展翅〉及休閒健康運動系蘇蕙芬教授主持的〈老幼共榮、幸福陪伴-共創永續安心家園〉,完整呈現第三期至今的推動成果。 五項USR計畫中的〈里山根經濟2.0-林下經濟、生態旅遊的聯盟發展與農林地碳匯人才育成〉入選本屆 USR TALK 短講,以「生態旅遊的量化新視角」為題,分享如何透過量化研究方法,深化對生態旅遊的評估與應用,展現屏科大在研究方法與地方實踐上的創新視角。〈國境南灣飛夢園─大鵬展翅〉則在27組團隊中脫穎而出,入選USR x ESG Demo Day,於今(12)日在活動主舞臺進行7分鐘簡報,向現場企業展示跨域合作潛力,爭取資金支持與永續投資。 屏科大將USR計畫能量導入課程,鼓勵師生走出校園、深入社區,把專業知識轉化為具體可行的解決方案,同時讓師生學習傾聽在地聲音、回應社區需求,透過跨域合作推動區域永續。在USR實踐過程中,學生可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更提升參與公共事務的行動力,逐步成為下世代所需要的多元化、具社會責任感的人才。 近年屏科大在USR計畫推動成果斐然,所提五案連續兩期皆以100%通過率全數獲教育部補助,在高屏地區展現深耕場域與創新實踐的厚實底蘊。大學社會責任是串聯學界與地方的重要計畫,更是與地方共榮、共好、共生的長期承諾,屏科大將持續以人才培育為基礎,與社區、產業及社會各界攜手同行,也期待透過USR EXPO平臺,分享屏科大在地實踐的成果,同時深化與全國大專院校與各界交流,共同推動更具韌性與永續的未來。
2025-09-05
邁入第5屆的「免疫科技與動物製劑發展國際研討會」於9月3日上午9時在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盛大舉行,並與9月3日至9月5日的「智慧農漁週」共同登場,展現國內外在動物免疫科技與製劑研究上的最新進展與跨域合作能量。本屆研討會由屏科大動物製劑研究中心及貿有展覽共同舉辦,邀集多位國際重量級專家與學者共襄盛舉,包括屏科大動物製劑研究中心主任陳雅媚、農業部獸醫研究所鄧明中所長、日本國立農業與食品研究組織(NARO)下所屬國立動物衛生研究所(NIAH)高級執行研究科學家國保健浩博士、林口長庚醫院暨長庚大學幹細胞與轉譯癌症研究所特聘講座教授暨中央研究院陳鈴津院士、中國醫藥大學轉譯醫學暨新藥開發研究所林進裕博士、韓國慶國國立大學Yoon Sun Woo博士、屏科大獸醫系邱俊龍博士,以及比利時根特大學教授兼Imaqua與PathoSense公司創辦人Hans Nauwynck等,共同為活動揭開序幕。 研討會以「免疫科技與動物製劑」為核心主軸,安排七大專題演講,由鄧明中所長率先分享「蠶立大功-豬瘟次單位疫苗新作為」、國保健浩博士則以「非洲豬瘟疫苗開發」、陳鈴津院士則提出「癌症免疫療法的新標靶」、林進裕博士分享「製備自組裝之mRNA奈米藥物於再生醫學與疫苗開發」、韓國學者Yoon Sun Woo博士帶來「傳染病病毒溢出性感染的防備策略」、邱俊龍博士則聚焦「靶向AXL抑制骨轉移性前列腺癌的增生與轉移」、來自比利時的Hans Nauwynck教授以「基於兩種動物病毒免疫致病機轉的深入認識,進行豬繁殖呼吸道症候群病毒與第一型馬疱疹病毒客製化疫苗開發」為題,提出最新研究成果。會場吸引眾多來自動物疫苗公司、畜牧場、獸醫師、學術專家及大專院校師生熱烈參與,聽眾不僅掌握了最新的國際防疫與免疫研究新知,也與講者積極交流,討論氛圍熱烈。 動物製劑研究中心陳雅媚主任表示,「免疫科技與動物製劑發展國際研討會」已成為每年重要的學術盛事之一,感謝來自全球的專家學者長期支持,今年特別選在智慧農漁週的展覽期間舉辦,期望藉由國際專家與產業界人士的聚集,讓更多校外廠商與研究單位參與交流,共同促進跨國合作與產業發展。此外,屏科大動物製劑研究中心亦在為期三天的智慧農漁週展覽中設立攤位,展示動物免疫與製劑研究上最新成果與應用,現場吸引不少廠商前來諮詢,尋求技術合作的可能。 未來將持續借鏡產業界與國際專家的研究成果,深化技術開發,並透過跨領域合作,推動免疫科技與動物製劑的創新與應用,期能在強化動物健康與疫病防治的同時,帶動產業經濟的共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