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5
屏科大社區林業中心、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與日本「日台里山交流會」於114年8月20至25日合作舉辦「臺日里山實務交流研習」。日本團隊由中村伸之(Nakamura Nobuyuki)會長帶領投入里山場域經營的專家及大專青年一行13人,於8月20-24日到霧臺鄉神山部落進行定點交流,並於8月25日回到屏科大舉辦「臺日森・川・里・海連結的永續社會研討會:里山社區的跨域協作」,邀請臺灣及日本里山里海實務工作者分享臺灣與日本在里山發展與案例,包含屏科大施玟玲副校長、農學院林宜賢院長、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保育管理組黃綉娟副組長、林其徹科長、蔡孜奕視察和其他各分署夥伴同仁、法鼓文理學院黃信勳助理教授、生物多樣性研究所薛美莉組長、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李光中教授,以及社區林業和各地關心里山議題夥伴出席共同參與盛事。 屏科大施玟玲行政副校長提到, 非常歡迎日本以及來自全臺各地的關心里山議題的專家學者齊聚在屏東科技大學,非常榮幸能見證日臺里山交流邁向第九年。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保育管理組黃綉娟副組長肯定,臺日里山交流這次做到了青年世代傳承、專業支持、深度里山體驗,是臺灣推動里山倡議、社區林業的重要里程碑。日台里山交流會中村伸之會長表示,非常感謝林業保育署以及陳美惠教授團隊的安排,能在這次完成里山知識的世代傳承,奠定里山倡議未來的重要基礎。農學院林宜賢院長則說陳美惠教授是屏科大重要的學者,二十多年來推動社區林業計畫,是大家共同學習的楷模。 研討會由講者進行臺日案例交流,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社區保育科科長林其徹首先分享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在臺灣各地推動里山倡議的脈絡與展望,自2002年的社區林業起始,到2010年推動里山倡議,至2018年至今不斷努力建立國土綠網,林業保育署的核心目標始終是復育與森林健全,也分享森林的惠益。林其徹科長也提到,透過里山倡議的實踐,能讓保育及利用共行,在日常的管理與協作中,慢慢把自然與社會重新織合在一起。接著,新北市貢寮森川里海社區合作社青年簡珮瑜分享貢寮水梯田的永續里山及農創故事,從地景的豐富性如桂竹林、草原、茶園及水梯田的彼此交織,凸顯貢寮的特殊性,也提到此處水梯田是臺灣少數仍保留「手耕」的地方,也保有與生物密切的關係,比如仍與水牛共耕,維護田埂及田壁的草生相,而這樣的自然環境與人為耕種地景,造就了貢寮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在臺南左鎮長期耕耘,經營左達工作室的青年賴政達則分享了自身回鄉經營社區的行動與成果,透過藝術彩繪、竹編工藝共創擾動社區及社區中的長輩,逐步培力與行動,將左鎮打造成具有生活感、積極在地參與、藝術交流的地方。 屏科大表示,日台里山交流會於霧臺鄉神山部落為期五天的交流,實地參與部落傳統農耕及家庭農園工作,並透過臺灣及日本夥伴們不同的專長,彼此學習並實踐。臺灣夥伴示範如何架設猛禽棲架、營造獨居蜂巢,日本青年夥伴則以木工藝專長,帶領部落居民一同設計製作部落特色牌誌。同時,也進行部落文健站長輩及孩童互動,部落踏查及訪談等臺日共創的活動,透過深度的活動體驗設計,深入認識原鄉里山的文化特色及與自然共生的生活文化。而「日台里山交流會」也帶來日本里山場域經營的新進展,來自NPO法人佐佐木由巳子女士(Sasaki Yumiko)分享「農福連結:農福共融打造社區空間」,以及在日本日漸蓬勃發展的森林幼兒園,來訪專家日本琵琶湖之森幼兒園西澤彩木女士(Nishizawa Saiki)擁有豐富的經驗,以專業知識與部落實踐中的文化與行動交流,透過臺日雙方彼此不同的里山專業,除了過往的交流形式,期望能更將知識落地深入實踐行動中,建立國際里山專業網絡的深度鏈結。 Atelier Kaze 景觀設計事務所河合嗣生(Kawai Tsuguo)先生說,非常開心可以再次來到霧臺鄉神山部落,這次用更長久的時間體驗這裡的里山環境,非常驚艷於過去總覺得石頭是很堅硬、沒有彈性的存在,但透過這次認識魯凱族砌石的文化,發現石縫中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小生命,是最棒的景觀設計。部落青年徐姿宜說,這次的交流不只是部落分享傳統知識給日本的里山夥伴,更重要的是能與日本的青年深度交流,在四天的相處中,透過與日本年輕世代的討論與回饋的過程,以不同的視角看見自己文化的特殊之處與價值。此次交流由日本專家引介青年走入部落、深度體會里山日常,實地參與生態保育、文化體驗與社區服務,看見人與土地之間的互助與連結,理解里山不只是環境,更是一種生活態度與價值觀。這樣的經驗將成為青年投身社區、推動永續行動的重要養分,創造世代傳承,也讓臺日之間的友誼與合作在土地上持續生根發芽,繼續攜手創造人與自然共榮共好的新篇章。
2025-07-30
為強化智慧農業研究能量,屏科大於7月30日上午舉辦「先進表型農業實驗室揭牌典禮暨捐贈儀式」,感謝台灣海博特股份有限公司捐贈表型感測儀器與智慧農業設備,推動農業科技研究進展,更樹立了產學合作的嶄新典範。儀式於農學院暨熱帶農業研究大樓舉行,由屏科大張金龍校長頒發感謝狀與獎座予台灣海博特董事長張簡慶賓,以表彰其對農業教育與創新研究的卓越貢獻,雙方攜手為台灣智慧農業的蓬勃發展共同努力。農業部農業試驗所林大鈞聘用副研究員、杜元凱副研究員、屏科大農學院徐睿良院長、植物醫學系林宜賢主任、科技農業進修學士學位學程彭克仲主任、農園生產系梁佑慎主任、鍾興穎助理教授、張嘉熒助理教授,以及生物機電工程系陳建興副教授等多位師長均到場,見證這項象徵屏科大在智慧農業技術領域邁出關鍵性一步的重要里程碑。 屏科大張金龍校長於致詞中表示,感謝台灣海博特股份有限公司張簡慶賓董事長的大力支持,捐贈先進的表型感測儀器與智慧農業設施,對屏科大農學院而言是重大助力。並強調智慧農業發展需跳脫傳統思維,透過高階設備精準掌握作物生理與環境條件,推動農業數據化與自動化,期許實驗室成為智慧農業的核心基地,並逐步打造屏科大為具國際競爭力的研究重鎮。台灣海博特股份有限公司張簡慶賓董事長則指出,本次合作不僅是設備捐贈,更象徵雙方長期合作關係的深化,屏科大表型分析實驗室是國內少數由企業主動支持設立的農業高階研究平台,展現校方前瞻性的國際視野,期望該實驗室能成為推動智慧農業研究與國際人才交流的重要基地。 屏科大表示本次農學院新建置之「先進表型農業實驗室」以植物表型體學(Phenomics)為核心,整合高通量感測與人工智慧(AI)分析技術,探索作物外觀、生理與性狀變化。儀器設備方面,實驗室建置有多光譜影像平台與高光譜影像系統、植物影像拍攝棚、3D重建與點雲分析工具及自動化數據分析系統,具備完整的作物非破壞性分析能力。研究團隊透過這些設備,將開發可量化、可視化並可預測作物生長與表現的關鍵技術。實驗室同時配備有兩間完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廠,可調光譜與光量之人工光、降溫、加溫、加濕、除濕、風速,以及二氧化碳濃度等皆可控制。能模擬出各種環境下植物生長不同之表型,再藉由多種光學相機累積數據,成為未來屏科大農學院邁向AI農業的重要武器。 此先進表型農業實驗室未來研究主軸,包含高通量表型分析技術開發,使用多種感測技術快速蒐集作物特徵資訊,透過AI與機器學習應用,發展影像辨識與演算法,應用於病害偵測、生長監控與產量預測。並針對G×P×E交互研究,結合基因型、表型與環境因子,支援育種與栽培管理決策。透過智慧農業系統整合,建構整合感測器、雲端計算與決策支援之平台。屏科大深信「先進表型農業實驗室」的啟用,將能更有效推動智慧農業的發展,為台灣農業的永續未來注入強勁動力。
2025-07-23
呼應全球淨零碳排趨勢與智慧製造轉型需求,屏科大與台灣西門子數位工業軟體及其Expert Partner代理商凱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今日(7月23日)簽署「產學合作協議」,攜手推動數位技術與永續人才的深度培育,期望從機構設計、電路與管線設計、模擬分析,到CNC製造加工、技術出版物與熱流分析等產品研發全流程的合作,深化屏科大以實務為核心的教學精神,強化校園與產業的鏈結,共創「智慧校園 × 綠能產業」的新篇章。 屏科大張金龍校長表示,非常感謝凱德科技協助台灣西門子數位工業軟體促成本次的產學合作,並且在學生的實務操作上,尤其工業設計數位孿生、製造分析端提供相當豐富的軟體平台資源。本次三方合作共同培養產業所需的人才,縮小學用落差,更鼓勵師生積極與業界交流合作,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及教學能量,落實本校學用合一的教學目標。台灣西門子軟體工業董事長暨總經理陳晧璋表示:「屏科大地處南台灣核心區位,鄰近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南部科學園區與多個工業重鎮,發展潛力無限。我們期待攜手打造南台灣的綠色矽谷,透過先進設計平台與AI技術,培育永續時代的創新實踐者。」凱德科技總經理余亮賢表示:「Solid Edge是西門子為智慧設計與製造打造的關鍵平台,最新版更結合AI與雲端功能。本次合作將協助學生建立完整學程與實作能力,促進高等教育與產業的深度整合,實踐畢業即就業的培育目標。共同為台灣科技產業發展建立新的篇章。」 此產學合作協議由台灣西門子軟體工業董事長暨總經理陳晧璋先生推動,導入西門子整合式數位平台Xcelerator,核心應用為Solid Edge,涵蓋CAD/CAM/CAE等多項模組,提供學界與產業無縫對接的設計工具。同時結合凱德科技豐富的產業應用經驗,協助屏科大優化教學內容,持續推進Solid Edge (CSEA) 證照、打造結合理論與實務的學習場域,具體實現學用接軌。簽署儀式由屏科大張金龍校長、台灣西門子軟體工業陳晧璋董事長暨總經理及凱德科技余亮賢總經理共同簽署,屏科大管理學院黃怡詔院長、工業管理系何正斌主任、工學院楊榮華副院長、台灣西門子貴賓及凱德科技貴賓,親臨會場共襄盛舉。
2025-07-18
臺灣生態旅遊與地方創生聯盟(TERRA)於114年7月17日舉辦「旅行業界媒合六龜里山生活踩線團-永續有感、落地實踐」,邀請北中南共7家旅行社,分別為逐浪旅行社、永信旅行社、偏愛旅行社、航典國際旅行社、中華旅行社、豔陽旅行社、金賞旅行社,實地走訪六龜地區具代表性的文化與生態亮點,探索在地旅遊潛力,體驗兼具永續價值與市場競爭力的優質遊程,並邀請到屏科大碳盤查團隊一同參與,進行碳盤查研究及碳足跡計算。   本次六龜踩線團規劃一日遊行程,帶領業者深入認識地方特色旅遊資源,從十八羅漢山自然保護區的生態解說出發,途經以手作與災後重建精神聞名的檨仔腳文化共享空間,體驗陶藝、植物染與土窯胖;接著造訪荖濃平埔文化工作室,透過綁上傳統頭巾、跳傳統舞蹈感受大武壠族文化魅力;六龜山茶是臺灣知名的山茶品系,在順發茶園品茗了解山茶產業創新;最後走入多多鳥濕地學校,體驗林下養蜂、生態教育、品蜜,搭配帶路人陳文富解說員沿途深度導覽解說,體驗豐富、多元且深度的六龜里山生活。 屏科大USR里山根經濟團隊陳美惠教授表示,六龜生態旅遊DMO在產品及服務的供給面已累積了20年的基礎,有足夠的亮點資源來接軌市場形成商業模式,期待與旅行業者攜手合作,以生態旅遊帶領國內外民眾深入體驗里山生活,開創國旅市場更多可能性。地方社區未來也需加強目標客群的經營,持續優化遊程及產品,維繫生態與人文資產,並做好產品與服務。 偏愛旅行社負責人陳佩伶認為整日的遊程,大部分體驗感是良好的,茶園的部分可以增加更多體驗的環節,山茶的知識內容可再更豐富,同時提到希望主推小團,可能是3-4人團,於今日踩線後將討論行程的搭配,後續再和六龜DMO 統一窗口聯繫。航典國際旅行社張雪貞副理表示,參與這次六龜里山生活踩線團,看見各個場域展現不同層面的豐富體驗,能提供給遊客的遊程與DIY產品,確實讓她更認識了在地的旅遊資源。中華旅行社劉濟芳代表提到行程整體讓人感受良好,但大部分的場域廁所數量偏少,建議應確立目標客群及該目標客群的服務量能是足夠的。 本次踩線透過每一個服務場域的沉浸式體驗,期望讓旅行業者親身感受在地文化、人文地景與接待能量,建立與地方社區的合作橋梁。活動最終安排業者交流時段,針對產品設計、合作模式、定價與市場趨勢等議題提出交流與建議。社區代表也向旅行社介紹六龜觀光巴士等在地資源,各旅行業者則根據實地體驗,提出行程中觀察到的問題與建議改善之處,為遊程與產品優化提供明確方向,展現踩線團媒合旅行社與社區之雙向溝通與持續精進的成果。 本活動為臺灣生態旅遊與地方創生聯盟於今年4月24日辦理的「旅行社媒合踩線團線上說明會」之後續行動之一,後續亦將啟動屏東霧臺神山部落與落山風地區踩線團,三場合計媒合15 家旅行業者,共同打造具文化深度、在地連結與環境永續的觀光產品。 屏科大陳美惠教授表示,呼應永續觀光與地方創生,六龜生態旅遊DMO適合企業ESG、學校戶外教育、公部門考察團與國際入境團(inbound)等主題旅遊需求。此外,響應多項國家政策、SDGs指標與淨零碳排行動等,讓旅行不僅放鬆身心,更可成為實踐永續生活與產業活化的具體行動。
2025-07-16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鳥類生態研究室長期致力於農田生態保育,近年以創新性的「猛禽棲架」技術與卓越推廣成效,榮獲由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主辦的「2025第三屆台灣生物多樣性獎」銀獎肯定,頒獎典禮於今(16)日上午舉辦,同時結合台灣生物多樣性論壇,在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101廳盛大舉行。本次獲獎彰顯了屏科大結合生態研究、食農教育與社會實踐,於守護農田生物多樣性的重要貢獻。 獲獎專案由屏科大野保所洪孝宇助理教授及農學院生物資源博士班林惠珊共同執行,在農業部防檢署和林業保育署的支持下,自2017年起於台灣各地農田設置多處猛禽棲架,透過首創的棲架監測技術,吸引黑翅鳶和草鴞等多種猛禽進入田間捕鼠,減少田間使用化學藥劑,並分享在棲架上拍攝到的鳥類逗趣影像,讓農友與民眾因此能更有感的認識田野生態,成功將猛禽形象化為推動友善農業的絕佳代言人。 屏科大團隊結合企業資源,與全聯福利中心、台中霧峰農會、遠雄人壽等單位攜手合作,開發「黑翅鳶米」、「貓頭鷹鳳梨」等友善品牌,以及現正推動的「友善草鴞標章」,皆為協助農民提升農產品附加價值,達到創造保育與經濟雙贏的目標。同時也與屏東縣政府攜手舉辦「草鴞鳳梨地景藝術」、「野保市集」等活動,讓高樹在地民眾實際感受農業與生態共榮的可能性。 洪孝宇助理教授表示:「感謝評審團的肯定,也感謝多年來參與此專案的農友、企業與政府單位。本團隊將持續推廣猛禽棲架的監測成果,促成更多友善農業與在地參與,讓台灣農田成為野生動物安全的家園,農友和居民也能引以為傲。」 屏科大於今年4月甫獲得「2025年第六屆《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三項大獎,今再榮獲「2025第三屆台灣生物多樣性獎」銀獎,印證屏科大在跨領域創新、地方連結與永續實踐上的卓越表現。屏科大未來亦仍秉持「農業與生態共好」的核心理念,積極擴展教育與研究並重的影響力,堅定地為台灣永續發展貢獻心力。
2025-07-15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於2025年《遠見雜誌》「大學五長互評」調查中,奪得農林漁牧領域全國技專校院第一名殊榮,7月10日由屏科大張金龍校長代表出席贈獎典禮,由教育部長鄭英耀頒贈獎牌,肯定屏科大在生物多樣性與綠碳、黃碳等研究投入的重要地位。 《遠見雜誌》2025年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調查評比分六大構面,涵蓋53項指標、69項細指標,屏科大大幅進步15名,為全台第一綠能大學;本次屏科大除在「大學五長互評」獲農林漁牧領域全國技專校院第一名外,在「綜合績效」評比為南部技專校院第2名、「六大構面」社會聲望技專校院獲第3名。 屏科大校長張金龍出席贈獎典禮時表示,感謝國內各大學的互評肯定,屏科大長期耕耘農林漁牧領域、推動國內農業升級轉型、落實永續發展及發揮社會影響力等層面皆有顯著成果;近年因應國際淨零趨勢與氣候變遷,深入研究生物多樣性與碳匯技術研發領域,已成為屏科大無法取代的無形資產。張金龍校長也提到:「未來屏科大會持續貢獻土壤及森林等碳匯技術研發專業力,整合多方策略與措施,促進有機農業優化發展並致力於抵減溫室氣體總排放,以邁向國際知名的綠色大學為目標。」 屏科大連續11年獲世界綠色大學評比為全國之冠、亞洲第二名,近300公頃的校園除種植18萬棵樹,更引進電動綠能公車、建置充電樁等綠色運輸網,同時將「淨零碳排技術」作為教學發展重點,積極培育相關綠領實務技能人才;更透過USR計畫結合專業知能技術與社區特色,展現大學作為社會與生態永續發展的領頭羊角色,實踐國家2050淨零碳排政策。 屏科大日前獲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第2期第2階段114年核定經費突破2億3,000萬元,較去(113)年度增加近5,000萬,成長約27%,在全國技職校院中排名持續攀升。屏科大以農立校,近年以「智慧農業」為發展核心,應用生成式AI整合跨領域學程與導入智慧學習系統建構,深化創新教學並與國際緊密鏈結,並持續落實大學社會責任,於今年第六屆《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囊括首獎、楷模獎及績優獎三項大獎,創下歷年最佳成績,為全國技職院校中獲獎最多學校。 屏科大未來持續與國際接軌、攜手產業緊密合作,以成為國際與全國頂尖智慧農業科技大學為任,深耕農林漁牧專業人才高教培育策略,以實際行動落實永續發展,著眼社會責任實踐,培養供社會所用、提升國家競爭力之即戰力人才。